新闻资讯
屈原时代的楚王是谁?屈原和楚怀王的爱情 楚怀王和屈原是什么关系
在历史上,一共有两位楚怀王,人们以“前怀王”和“后怀王”来区分它们。
前怀王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,芈姓(芈读mi,第三声),熊氏,名槐。熊槐于公元前328年继承王位,共在位近三十年之久。
后怀王是熊槐的孙子,芈姓,熊氏,名心。他自楚国灭亡后,就隐匿于乡间,安然度日。但是楚国名将的后代项梁,为了出师有名,更是为了收买人心,到乡间将熊心找了回来,并将他拥立为楚王。后来,项梁战死,项羽的势力不断地扩大。最后熊心的势力都被项羽架空,只能无奈地看着项羽自行分封。最后,项羽终究还是篡权,将熊心杀害了。
网络配图
楚国的祖先都以芈为姓,以熊为氏。可见这里的姓和氏是不一样的,在上古时期,姓和氏是两种意思。姓代表的是一种族号,它包含了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人。它也是一个氏族的象征,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出身。另外,从“姓”这个字来分析,它由“女”和“生”组成。它的意思就是同一个姓的人,都是一个女子所生出来的后代的子孙。所以,“姓”起源于母系制度。
而“氏”,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。即使是同一个姓的人,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,居住地或者身份的变化,都会产生分支,而这些由同一个姓而产生的枝节,就由氏来作为标志。所以说,氏是家族的象征,包含在姓之内。
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
楚怀王是楚国的亡国之君,而屈原是楚国之臣,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。当初楚怀王若是能听取屈原的意见,楚国也许就不会一步步走到绝境。
楚怀王是楚威王的嫡子,是他让本来强盛的楚国一次次割地赔款,致使楚国耗尽了国力。而他自己,也最终落得个身死异国的下场。
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,早期以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而引起楚怀王的注意,从而开始被楚怀王任命改革楚国。哪知,好景不长,楚怀王贪恋美色。渐渐疏远了屈原。屈原一次次被流放,却始终忠君爱国。可惜的是,他最终还是在绝望里投江而亡。
当年,为了破坏楚国与齐国的联盟,张仪授命于秦国,欺骗了楚怀王。而楚怀王深信不疑,面对屈原的极力劝谏,他依然放弃了与齐国的联盟。当张仪称病不见楚使的时候,楚怀王依然没有怀疑张仪,反而使担心张仪怀疑自己的诚意。所以为了让张仪相信他的诚意,他派人去辱骂了齐王。至此,楚国失去了盟友,而张仪的许诺也没有兑现。之后,在秦国的威逼之下,将国土一步步拱手让人。
楚怀王生性懦弱,又容易轻信于他人,对屈原的劝谏置若罔闻。如果当初,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劝谏,不轻信于张仪,那么楚国又何至于此。楚怀王和屈原又如何会落得如此地步。
网络配图
楚怀王与神女的爱情
楚怀王虽然是亡国之君,但是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却也都流传了下来。当然,这其中也包括了他与神女的故事,巫山云雨这个成语的出处也是源于此处。
巫山云雨最早是出自战国时期的古文,这些古文中记述了楚顷襄王和宋玉游览云梦台的种种事迹。在他们游览之时,宋玉曾经对楚顷襄王说了楚怀王与神女的一场相遇。这种种都被记录了下来,后人也因此而得知。
据传,楚怀王,曾经也到此游玩。楚怀王在玩了一会儿之后,感觉十分疲惫,就在此处睡着了。但是楚怀王却做了一个梦,在梦中,他看到了一个有着绝世容颜的美貌女子。这名女子自称是巫山之女,她愿意将自己的枕席让出一半,与楚怀王共享。楚怀王是一国之君,他的身后拥有着三宫六院和无数的佳丽,又怎么会听不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和邀宠之意呢。有如此貌美的女子邀宠,一向贪恋美色的楚怀王又怎么可能不动心呢。于是楚怀王并没有拒绝巫山美女的美意,立即就宠幸了她。巫山美女在走之前,还特地告诉楚怀王:“如果你还想再见到我的话,可以到巫山来找我。朝云与行雨就代表了早晨和晚上。
这故事中的巫山美女就是是天帝的女儿,一个叫瑶姬的神女。她还没有出嫁,就死去了,死后被葬于巫山之中。
巫山云雨因此而来,而人们也往往用巫山云雨来形容男女欢好。
网络配图
楚怀王割鼻的故事
楚怀王割鼻其实是他在盛怒之下对美人惩治的一种手段,这种手段的由来,还是起源于后宫女子的勾心斗角。
楚怀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。他有一个名叫郑袖的妃子,她的性情十分淫荡而且善妒。后来,楚怀王从魏王处得到了一名美人,这名女子十分妩媚,楚怀王十分喜欢她。楚怀王宠幸了这位的女子,郑袖因此受到了冷落。为此,善妒的郑袖含恨在心,时刻找机会陷害那名美人。虽然郑袖内心恼怒,但是面上却依然不露丝毫。在见到那名美人之时,还特意多加关照,那名美人因此对郑袖十分感激。
有一天,郑袖在与美人闲聊的时候,说:“大王其实十分的喜爱你,可惜,他并不是很喜欢你的鼻子,长此以往,恐怕这份喜爱无法长久。如果你每次面见大王的时候,将鼻子挡住,也许就可以让大王长久地喜欢你了。”美人以为郑袖是为她着想,就信以为真,照着她的话去做了。
后来,楚怀王在见到郑袖的时候,对她说起这件事,并表示很奇怪:“那美人每次见了我都会捂住鼻子,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?”郑袖装似为难地回答道:“她曾经在我这里提起过。好像是因为她嫌弃您口臭,所以就捂住了自己的鼻子。”
楚怀王听到解释,十分愤怒。在恼怒之下,楚怀王命令宫人割掉了美人的鼻子来泄愤。其实,这是郑袖因自己的嫉妒心设下的毒计,可怜了美人无辜受祸
屈原为啥跳江自尽?屈原是被谁害死的-
屈原这位人物我们大家都知道,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,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。他在《诗经》的基础上,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,创造出了“楚辞”这种诗歌体。后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而亡,传说当地的百姓为了防止他的遗体被鱼所食,纷纷投下粽子来喂鱼,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端午节的由来了。
那么他为何要自沉汨罗江呢?历来都有很多种说法,不过却都相差甚远,估计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吧。不过总的概括来说,主要就是以下这三种。
网络配图
说法一:以死谏楚王
话说当年屈原看到楚国“党人”横行,朝堂之上没有忠臣良将,国家没有了抵抗外敌的力量,百姓完全看不到希望,楚国即将面临亡国之祸。而此刻满怀救国大志的他却又因谗言而被流放,感叹自己报国之志无法实现,决定以自己的死来震醒昏君。他在《离骚》篇末有这么一句,“吾将从彭咸之居”。彭咸是商朝有名的士大夫,他曾忠心劝谏国君,遭到漠视,最后愤然投水而亡。由此看来屈原的这个做法应该是向他学习的。
说法二:以身殉国
我们都知道,屈原和楚王同姓,有一定的血缘关系,所以他对于楚王和楚国,不仅仅是大臣对朝廷的忠诚,还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。清代学者王夫之在《楚辞通释》中认为,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国大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,他不忍心亲眼目睹国家的灭亡,所以才会投江殉国。郭沫若在《屈原考》中也曾写道:“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,屈原写了一篇《哀郢》,他看不过国破家亡,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,才悲愤自杀的。”
网络配图
说法三:非自杀,是死于谋杀
除了以上两个比较普遍的观点外,最近又有学者提出了第三个观点,那就是屈原并非是自杀,而是死于谋杀。文章开头我们就说过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写过不少的情诗,《湘夫子》便是其一。
看完这篇文章,我们通过屈原谦卑的态度可以判断,“湘夫子”在当时拥有很高的地位,而且要远远超过屈原,(本文章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),所以说她很可能是一位王室成员;另外“湘夫子”有着绝世的容颜;“湘夫子”是一位已经出嫁,首道德礼数所约束的女子,她不能与屈原公开会面,只能私下偷偷的约会。而标题中的“湘”代表的是楚国,“夫子”自然就是妻子,翻遍了当时王宫所有有身份的女人,符合“湘夫子”身份的只有楚怀王的宠妃郑袖。
她与屈原的暧昧关系被楚怀王知道后,促使他以政治的名义将屈原流放。后来楚怀王在秦国病逝,他的儿子顷襄王继位,随后为了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再次死灰复燃,便遵照楚怀王的遗命,派人对屈原进行了追杀。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,士兵们在江边抓住了屈原,将他杀死后装入袋中,绑上石块投入江心,上演了一出残酷的历史悲剧。当时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的过程,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,于是导致了“端午节”的起源。
网络配图
我们来看一下现如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包粽子。用赛龙舟来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;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: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;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;粽绳象征着绑他的绳索;而将粽子投入水中,则象征着屈原被人害死的真相。
当然了这一切都只是猜测,并没有切实的依据,但谁又能说这种猜测不是历史的真相呢。